![]() 未来的都会精灵 丰田iQ微型车 〝未来〞离我们有多远?还记得小时候看汽车杂志介绍车厂对于未来的汽车发展概念图中,车都不大,因为在大众运输系统发达下,大部分的汽车成为个人使用地移动载具,然而就在短短几年间smart fortwo、丰田 iQ等微型车陆续上市后,原来我们可以提前进入所谓的〝未来〞! ![]() 虽然本次试驾的主角是丰田 iQ,但是提到微型车,就还是不免不提一下smart,当瑞士地知名钟表商SMH与Daimler-Benz奔驰合作、于1994年破天荒推出车长仅2.5m的双人座小车smart后〈尔后成为单一品牌,扩展产品后双座车款改称fortwo〉,虽然价格不低,但是在车坛也曾吹起一阵风潮,更让其他车厂一度纷纷启动微型车开发计划,但始终没有车厂推出相似的双人座车款。 经过了10多年,全球最大、拥有最多各级距车系的丰田集团,在能源与环保备受重视的时空背景下,决定向下延伸开发微型车,因此在2007年法兰克福车展中首度展出iQ Concept,宣告属于丰田的微型世界即将诞生,不过有鉴于smart fortwo仅双人座的设计,在乘载实用性上还是不够理想,因此丰田 iQ Concept改采为双排四座位设计,提供四人乘坐完整机能。来年,iQ量产车在法兰克福车展中正式发表。 ![]() iQ仅2985×1680×1500mm的车身尺码,虽然比fortwo略大,但比起大多数的市售车还是小上许多,外型上在空间与结构限制下,大致上还是有些fortwo的影子,不过在外型线条的安排上,则是采日系车较为贯用地简单设计,车体钣件也不会看见大角度的转折与曲面,与fortwo的差异,大概可以用东方脸孔与西方脸孔间的不同来形容,在fortwo上我们可以看见较为深邃地刻线与板件层次,就像西方人五官比较立体,但在iQ则是淡化许多,至于美丑就见仁见智了。 然而在iQ上,我们也可以看见类似Lexus LFA的不规则状线条设计,同样会让人联想到日本动漫中的交通工具,不少动漫都是以〝未来〞作为故事时空背景,而这两辆有如从动漫中驶至现实生活的车款,不仅让人看见出日本人所想象地〝未来〞样貌,甚至是提前带着我们提前踏入〝未来〞! 进到iQ,马上有一种被拉回现实的感觉,因为我的操控杆不见了!环舱地大面积触控屏幕不见了!造型很特别的座椅也不见了!也没有具AI人工智能计算机的虚拟秘书跟我打招呼! 取而代之的简洁地座椅与传统以〝T〞字型为设计基础的中控台,中央的倒三角型控制台搭配上有如UFO机顶的多功能显示屏,尽可能地简化大部分的操作接口,在此控制台上只保留了恒温空调界面,以及单片CD吸入孔与简单地警示灯号,音响的部分则被完全整合至方向盘上。 ![]() 而在仪表板的部分,则是以左右不规则状设计,其中最左侧的矩形液晶屏幕则是负责显示油料等行车信息与音响信息。整体比起大多数的市售车,iQ地车内陈设还是更具有一定的设计感,不过以深褐色为基础搭配黑、白的座舱配色,显得有些沉闷,缺少了大家印象中小车该有的活泼气息,反而又让人想起丰田一贯的保守作风,在此似乎还是有些放不开。 在仪表板左下方的液晶屏幕中,提供了广播、CD曲目、平均油耗、平均车速、行驶里程累计、瞬间油耗、ECO节能行驶等行车信息多功能显示。并且可由下方的按钮切换功能,但位置不是非常就手。 至于刻意减化地各项操作接口,在恒温空调等部分大致上都还算顺手,音响的部分则是将所有功能简化至方向盘左侧、由一颗多向按钮与一颗功能切换钮所组成界面中,在半天的试驾过程中,我只能说:「它实在很难用」,基本地切换CD播放或广播等主要功能没问题,但是要调节细微功能时,只能藉由单一的多向按钮控制。 ![]() 例如:当我要调整广播调频时,必须以拨方向钮、左右调整,但是其轻拨一下是微调,拨到底却会自动搜索频道,看见想要的频道,却因为讯号不够强,系统会直接跳过,想让它停下来又让我不知所措,调整的力道很难拿捏,只是换个频道就这样左右、左左右右地调了10多分钟,最后只好宣告放弃,让它自己搜寻讯号较强的频道,使用逻辑到还车前都难以弄懂,果然是来自未来的科技!原本为了让操作变简单而简化的界面,却因为过度简化反而使得使用上的困难,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机械空间极小化、乘坐空间极大化〞已不是新概念,但是对于iQ这种小车却是绝对必要的设计圭臬,而且为了创造更多的空间,iQ甚至将中控台削薄,取消了手套箱等空间,因此可以在小巧的车身尺码中,创造四人座空间,而2000mm的轴距长度,则是将四只轮胎推向四个角落的极限;在实际乘坐后,前座空间自然相当充裕,关键地后座空间部分,在前座乘客调整至标准坐姿后,后座的纵向空间足以提供约175cm以下的乘客乘坐,在乘载面来说已经是合格的了。 ![]() 而就因为如此,iQ几乎完全牺牲了行李箱的空间,因为后座头枕在拉起后,几乎就与后挡风玻璃完全贴齐,所以椅背后的空间大概只可以放入……钓鱼竿吧!?而且是不含卷线器的钓鱼竿。 在iQ上,除了座舱界面将我拉回现实外,驾驶感受上更是有着与家中那辆Vios非常相似的手感,略带Q度的悬吊设定,加上小巧的身形,在市区穿梭颇具乐趣,方向盘辅助力道适中,不会太过轻手,但指向性还是有些不如预期,较高的重心也无法给予驾驶足够的信心,相较于fortwo让人可以向极速探底的高速表现,iQ的确是一辆更贴切的〝城市代步车〞。 ![]() iQ搭载之1.3升引擎,可输出99hp最大马力与12.5kgm最大扭力,并且搭配CVT变速无段系统,以强调平顺为主要诉求,其中,CVT变速系统那种〝定转速、等速度〞的特性,会给人动力不足的落差感,但事实上并非动力不足,应付大多数行车状态绝对够用,而且别忘了它是一辆〝城市代步车〞,而且在仪表板的左下角,还会一个「ECO」节能模式警示灯,提醒你「油很贵的」,最好时时刻刻看见它亮着,这样车跑起来会比较省油,也让人不再想去探就它的性能表现。更重要的是,不到3m的车身长度,停车十分方便,由其在一位难求的都会中,可以充分发挥见缝插针的本领,找到其他车所不能停的车位。 ![]() 最后,我们还是来介绍一下iQ所代表的意义,其中i代表innovation(创新)与intelligence(智慧),Q则代表Quality(质量);整体来说,依照目前大多数的用车观念来看iQ,并不是一个实用的选择,然而就像前言所提的,人们对于未来的交通工具发展构想哩,在城市中还是会以如此的小车为主,而iQ只是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提前让我们回到未来,当然如果它的操作接口可以更具未来感,配置更先进、更趋近零污染的动力系统,也许会更具说服力,这也是fortwo在诞生至今所面临的瓶颈,大多数人们的用车习惯还是无法跟上它们两者的创新概念。 至于iQ是否会引进,目前由于推估售价将高达18万RMB以上,即使它拥有包括:九具防护气囊、ABS防锁煞车系统、EBD电子煞车力道分配系统、BAS煞车辅助系统与S-VSC车身动态稳定控制系统等完整地安全配备,安全指数上更得到了Euro-NCAP五颗星最高安全评价,不过要说服消费者以18万的售价买一辆代步车,实在有点困难! 关键字: 丰田iQ |
Powered by Discuz! .
© 2007-2025.